在四川这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上,红军长征历经时间久、走过路程长、经过地域广、经历战役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1985年,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在阿坝松潘建立全国唯一的“长征纪念总碑”,进一步标定了四川这片红色热土在红军长征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

2020年4月,省委召开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工作座谈会,整合已有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和各级党校资源,协调相关单位和市(州),联合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明确总部设在省委党校,作为长征精神教学总基地。

2020年9月,经四川省委编办批准,将市(州)原有或正在筹建的相关干部学院依次更名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甘孜泸定桥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2021年3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四川省委党校加挂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牌子。

2022年9月,学院正式纳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

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姓党”原则,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质量打造红色教育殿堂,形成传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四川干部教育培训品牌。

学院按照“立足四川、联动周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定位,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干部学院为目标,将三年联合共建势能转化为一体融合发展动能,形成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教育基地、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示范基地、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培训基地、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的展示基地和助力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地。

——特色化课程体系按照展现长征史实、凸显长征精神、体现时代特色的开发思路,开发形成了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等板块内容为主的课程体系,包含课程300余门,其中,长征特色课程80余门。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打造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弘扬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四川》《长征精神的生成发展及时代价值》等精品课程28门。

——精品化教学线路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以长征红色资源为核心,辐射全省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按照“串点连线、区域成环”的思路,将各主题纪念设施、革命遗址遗迹、特色现场教学点和配套设施等整合形成了以四渡赤水、彝海结盟、飞渡天堑、懋功会师、雪山草地为代表的,不同主题、独具特色的精品教学线路30余条、现场教学点位170余个、微党课160余门。

——优质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党校+学院”优势,依托四川省委党校和5个分院所在市(州)党校700余名教师资源,形成了覆盖广、结构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广邀全国知名党史专家和省内外长征研究专家学组建起长征文化专家顾问团(15名)和外聘师资库(700余名)。定期举办师资提能培训、微党课竞赛、挂职锻炼等,持续提升学院师资水平。

——系统化科研支撑成立长征精神研究会和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开展以《伟大长征精神的巴蜀印记研究》《红军长征中后勤工作研究》等国家课题为代表的专项研究,编撰长征系列精品丛书、教材,搭建以长征精神主题论坛为主的高端学术平台,创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长征学刊》,发布资源超4000GB、100万页的长征精神数据库,建成红军长征地图知识库及地理信息系统(四川段)。

——开放化合作平台与长征经过省区各级党校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共同成立了长征精神红色教育培训联盟,与毗邻地区党校和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成立了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红色教育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教育联盟,积极构建红色教育开放合作共同体。同时,与多家中央和省级机关单位、党校、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合作体系。